回头看看我盖的楼 好像有点歪了 汗一下~~
关于楼上各位说到的 自己喜欢的金庸作品和原因 在这里我也有我的看法
小时候不懂 就觉得金庸写的好 至于好在哪实在说不清 现在多少明白点了
先说射雕
喜欢射雕不为别的 先抛开人物不谈单看大环境 真是觉得这个太中国了 常常听人讲说中国武侠小说的代表是水浒传 初时不以为然 看书时没觉出好来 直到多年后张纪中拍出了电视 突然心被触动了 这些英雄太糙了 不似楚流香那般开着私人小游艇到处逛 也不似陆小凤般女主角换个不停 这里的英雄只是大口吃肉大碗喝酒 然后几拳打死一只大母虫 可不知怎的 这群被逼上梁山的好汉在这片水泊之中构建出了我心中最完美的江湖(这也可能就是我一直喜欢张纪中这个老小子的关系吧?) 之后又看了几遍书 真是喜欢呀(是不是有点本末倒置?)个人感觉射雕就很像水浒 虽然只是一部小说 却完整的把那个年代的风貌展现了出来 里面的人物也都绝对的江湖化 如同一部史诗 曾经看过一位网友的评论-----
江南七怪在金庸小说中,武功平平,见识也不高,然而却是最趋近于中国古典的侠士的人。没错,所谓中国古典的侠士,就是那种“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的侠客,轻生死,重信义,为了“别人的事”奔奔忙忙的古典主义的英雄。只为了一句承诺,江南七怪抛别温山软水,到大漠苦寒之地苦守十八年,为的是跟自己毫无关系的人。这就是所谓古典主义的侠客。尤其是,为了别人的事,奔忙十八年,一个兄弟还命丧大漠,仅仅换得对手一句口头的服输,他们居然“都极得意,自觉在大漠之中耗了一十八载,终究有了圆满结果”,认为这就是一个“圆满的结果”,以此为生命的最高追求,从来没想过“值不值”的问题。这几个人,真的是金庸的侠客群中最接近中国的古典主义精神的。射雕从头到尾都涵盖了中国传统意义的侠义精神 堪称中国武侠小说的最佳典范
再说倚天
之前发过一篇关于马版倚天电视剧的帖子 里面说的明白 先看的电视 再看的小说 所以最初刚开始看的时候很不喜欢 后来长大了懂事了 又看了几遍 终于爱不释卷~
电视剧改编太多 里面居然使我最喜欢那个杨逍 实在可笑
其实要是我先看了书 那一切都将不同 之前在与天发过帖子 曾说起过自己的看法-----
杨逍纪晓芙的确是奸夫淫妇 看书的时候相当讨厌 以前总听人说金蛇郎君和杨逍的故事差不多 可在我看来却全然不是一回事 可能是因为他们所面对的女性不相同的关系吧 我感觉温仪和纪晓芙从本质上就是有着天差地别的 温仪是一个真正内外如一的女子 她的爱决不会为任何外力环境所阻碍 对金蛇郎君的深情也从不隐瞒 就这样苦苦的等了18年 每每想到此处 便总是很同情金蛇郎君的这段姻缘 即使他从前再对不起何红药 最起码这段故事是美好的 相比较杨逍 真的就是不知所谓 也许杨逍是动了真情 可如此强迫 有什么可赞扬的 也许有人要说这是半推半就 可越是这样讲 我就越讨厌纪晓芙 从前年幼 还觉得“不悔仲子逾我墙”是如此凄美 现在想来 你既然愿意 干嘛不随他去 既然不愿随他 干嘛还起不悔这样让人遐想的名字?说白了 就是想当婊子还要立牌坊~
过了很多年再看马景涛版的倚天 真是痛苦 干嘛杨逍这段章节编了又编?但毕竟是儿时所喜欢的 不想说孙兴的坏话 他也只是照剧本办事 身不由己 我只能说 我长大了 那些台湾式的腻腻歪歪已经无法再打动我了 这算不算是回头是岸了呢?在书中一直很不喜欢他 而他真正开始打动我的是在光明顶率群教众咏教文的时刻 而全书之所以令我喜欢也正是因为明教的那篇教文------
次日清晨,诸路人众向张无忌告别 。众人虽均是意气慷慨的豪杰,但想到此后血战四野,不知谁存谁亡,大事纵成,今日蝴蝶谷大会中的群豪只怕活不到一半,不免俱有惜别之意。是时蝴蝶谷前圣火高烧,也不知 是谁忽然朗声唱了起来:“焚我残躯,熊熊圣火。生亦何欢,死亦何苦?”众人齐声相和:“焚我残躯,熊熊圣火,生亦何欢?死亦何苦,为善除恶,唯光明故。喜乐悲愁,皆归尘土。怜我世人,忧患实多!怜我世人,忧患实多!”那“怜我世人,忧患实多!怜我世人,忧患实多!”的歌声,飘扬在蝴蝶谷中。群豪白衣如雪,一个个走到张无忌面前,躬身行礼,昂首而出,再不回顾。张无忌想起如许大好男儿,此后一二十年之中,行将鲜血洒遍中原大地,忍不住热泪盈眶。至于白马 没啥好说的 结尾那段已经被我反复的抄在日记本中了
孔庆东也曾说过----你深深爱着的人却深深的爱上了别人你有什么法子?这句感人至深的话道出了人类永恒的悲哀
我强烈赞同~